呼噜化解杀头祸

来源:网络

状态:已完结

作者:李绪庭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韩琦听到皇帝这么说,连忙解释,“苏轼这样的人才是该提拔重用。不过,现在不是时候。官家您想,历来无功不受禄,苏轼还需要磨练,官家若直接提拔重用,恐天下士大夫不服。这样反倒是害了苏轼,让他以后不好做人。”

宋英宗皱着眉头问:“那你说该怎么办?”韩琦说:“以微臣之见,先让苏轼在史馆试用,等待时机再提拔重用。”宋英宗无奈只好同意。

这一等就等到了下一个皇帝:神宗即位,苏轼才被重用。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和,反对抨击变法,没过多久就受到了新党弹劾,最后只好自请出京。

元丰二年(1079年)调任湖州知府的苏轼,写了一道《湖州谢上表》,此表为谢恩而写,但苏轼毕竟是文学大家,笔端常带感情,例行公事的谢表上也不忘加一些个人色彩,他在表中历述自己的遭遇,把愤懑写在表中,表达自己对时政的不满。“知其生不逢时,难以追陪新进;查其老不生事,或可牧养小民”。

苏轼当时可是文坛的领袖,文章一出,世人莫不争相一睹为快,这下,直接被新党抓住把柄,弹劾苏轼愚弄朝堂,妄自尊大,以“谢表”为名,诽谤朝廷,发泄对新法的不满,请求对他加以严办。为了置苏轼于死地,他们开始在苏轼的诗文中寻找证据,罗织更大的罪名。

御史李定、何正臣、舒亶等人站了出来,弹劾苏轼“玩弄朝廷,讥嘲国家大事”。当时朝堂,王安石变法失败,回金陵退休养老。宋神宗不甘失败,在元丰一年(1078年)从事改制,元丰二年(1079年)正是改制的转折关头,苏轼的影响力实在太大,如果任由苏轼的诗词传统,对新政推行很是不利。

于是神宗在新党弹劾苏轼时,默许了这件事,并下令逮捕苏轼。交御史台审讯。与苏轼关系密切的亲友,如司马光、范镇、张方平、王诜、苏辙、黄庭坚,甚至已经去世的欧阳修、文同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受到牵连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乌台诗案”。

却说苏轼被关进大牢,心里反倒平静了。虽然在押解京城的路上,想到前途未卜,苏轼几次想跳水自杀,但现在却又恢复了常态,依然吃得下睡得着。

这天晚上,吃过牢饭,苏轼倦意袭来,就开始东倒西歪。这苏轼有个最大的嗜好,就是睡觉,还作了不少诗,诠释睡觉的美妙。

正在这时,牢门一开,一个人抱着小箱子走了进来,二话不说,把小箱子当枕头,倒头便睡。苏轼一下困意全无,不知来人是谁,来干什么。他往那人身边蹭了蹭,拍拍那人的肩膀,低声问:“哎,你犯了什么事?”那人没说话。苏轼又说:“你倒是说话啊?”那人依然不言语,翻个身,继续睡觉。苏轼觉得无趣,摇摇头回到自己那边,刚一躺下,就进入梦乡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呼噜化解杀头祸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