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探案录之长安风云

来源:掌阅

状态:已完结

作者:陈舜臣

主角:贺望东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此次的使节团由五百五十七人组成,多治比县守为押使,大伴山守为押使属下的大使,藤原马养为副使。“县守”为日本朝廷派驻在地方的官员,“山守”为管理山林的官员,而“马养”顾名思义,即为管理马匹的官员。随行的还有后来成为名僧的玄昉和吉备真备,以及诗人阿倍仲麻吕。阿倍仲麻吕只有十九岁,是以留学生的身份前往大唐的。

遣唐使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抵达长安。展现在他们眼前的,是一派与日本迥然不同的景象。没有一个人不为目之所及感到震惊与赞叹。

七年前,元明天皇 将都城迁到了奈良,并仿照长安城的格局兴建了平城京。就当时的日本而言,这无疑是一项难以想象的伟大工程。平城京东西三点七公里、南北五公里,从罗城门向北的通道,即为朱雀大路,宽达七十四米,到平城宫的正门朱雀门约有四公里。城中园林遍布、亭台众多、草木繁盛,美不胜收。日本人无不为拥有如此宏伟的国都感到自豪。然而到了大唐的都城,这些人全看傻了眼。长安城的规模竟是平城京的五倍之大,长安城的主道竟宽达一百五十米,怎不叫人叹为观止!

大唐鸿胪寺卿带领众官员在长安城外迎接遣唐使。鸿胪寺虽带个“寺”字,但并非寺院,而是官署名。在唐代的官制中,除了鸿胪寺,还有掌管祭祀的太常寺、管理马匹的太仆寺等官署,也都带个“寺”字。鸿胪寺主外宾之事,相当于如今的外交部,下设典客署和司仪署。当然还有通事,即翻译,他们接待起外宾来也是相当的郑重而专业。

唐长安城由宫城、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。中央机构有三省(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)、六部(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)、一台(御史台)、九寺(太府寺、司农寺、宗正寺、太常寺、光禄寺、鸿胪寺、卫尉寺、太仆寺、大理寺)、五监(国子监、军器监、少府监、将作监、都水监)等,都设在皇城之内。皇族居住的地方叫“宫城”,在皇城北侧。但是由于宫城地势较低、相对潮湿,唐太宗贞观八年,又在东北方的龙首原上建了大明宫,自唐高宗起,先后有十七位皇帝在此处理朝政。

皇城作为中央办公之所,富丽雄伟的建筑鳞次栉比。此次日本遣唐使就是在大明宫受到接待的。鸿胪寺坐落在承天门西七号,西边设有供外国使节下榻的四方馆。不过,只有重要人物才能入住该馆。按照惯例,团长级别的大人物所住的房间又与他人不同。

多治比县守作为押使,被安排在一个自带小花园的屋子里。接待他的是典客署丞李宜和通事曹茂,另有搬运行李的杂役。

曹茂的日语相当流利,而被问到师从何处时,他总是含糊其辞。遣唐使团的副使藤原马养略懂骨相之术,他私下对押使说:“就外形看,曹茂有点儿像日本人。”莫非他是流亡至大唐的日本人的后裔?不过既然曹茂本人不愿意明说,别人也不好勉强询问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大唐探案录之长安风云
返回顶部